直击公园痛点 系统性迭代进化 华纳文化制定公园5.0标准,让幸福与快乐自然发生

2025-10-17 18:16   来源: 互联网

“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。”近年来,绿色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精神寄托。“公园的20分钟”效应热潮折射出人们对走入自然、融入自然的向往,同时也引发了我们一系列更为深刻的思考: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,我们究竟需要一座怎样的公园?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,公园又该如何从“人”的需求出发,成为幸福生活的心灵的栖息地?

面对这一时代命题,华纳文化产业投资集团(以下简称华纳文化)率先提出并制定"公园5.0标准",以“无界”为核心理念,推动公园从传统绿地转向系统化、范式级的幸福制造基地。

痛点|城市公园的 “成长烦恼” 规模扩张下多重困局

公园作为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,见证着城市发展的成就,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近年来,我国城市公园建设规模持续扩容:全国城市公园约2.8万个,占地约69.2万公顷,已建成口袋公园4.8万余个、绿道12.8万公里。此外,3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推进绿地开放共享,轮换开放草坪1.8万余公顷,新增健身设施18万余件。

然而,“量” 的激增并未完全匹配 “质” 的需求。当前公园大多仍停留在社区公园、专类公园和生态公园等传统类型。随着公园成为生活方式的一种,公众对公园的需求从“生态观赏”逐渐转向“综合体验”,原有运营与供给体系的问题日益凸显。

首先是财政与运营之困。公园“姓公”的属性决定了其公益底色,可高频使用带来的长期养护需求,给地方财政带来不小压力。以园林绿化养护普遍的3-15元/平方米每年测算,一个普通区县每年可能面临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养护支出。财政趋紧叠加“重建设、轻运营”,使不少公园难以形成内容迭代与服务升级的正循环。

另一方面是供给与需求错位。大量公园仍停留在“绿化+器械”的最低配置,功能可用但不够好用,空间可达却难以留人,普遍存在缺情绪共鸣、缺在地文化、缺互动内容、缺场景氛围的四重困境,难以留人留心,二消能力薄弱。服务内容和运营水平,滞后于公众需求,无论是年轻圈层、上班族,还是亲子家庭等细分人群的真实需求尚未被满足回应。公园成为城“不得不去” 的功能性空间而非 “想去、爱去、离不开” 的情感港湾。

同时,土地制约显著,绿地属性限制深度建设,大面积生态组团阻断体验空间完整,造成空间碎片、功能割裂与情绪解离的问题,运营难度陡增,继而引发夜间活力不足、淡旺季落差大等连锁反应。

这些问题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环环相扣的结构性矛盾:土地制约切断造血路径,空间低效与运营滞后拉低客群粘性,淡旺季失衡与消费薄弱加剧成本压力,最终都指向财政依赖的核心难题。修修补补式的点状改良,已难以解决结构性问题,在此背景下,城市公园亟需一套面向未来的新标准作为答案。

破茧| “无界”重塑公园价值逻辑  从发展蓝图到幸福图景

有需求,就应有回应。当公园成为全民刚需,其供给逻辑就必须随之转变。针对痛点,华纳文化提出并启动制定的“公园5.0标准”给出系统回应:针对“土地与商业落地困局”,打通 “功能边界”:在合规前提下,通过 “公园+文化、公园+商业、公园+体育、公园+创意” 的跨界链接,引入文创市集、轻食餐饮、运动营地等经营性业态,既不突破公益属性,又能实现“自我造血”;针对“淡旺季失衡”,打通“时间边界”:打造“白昼 - 夜间、淡季 - 旺季”的运营闭环,旺季做主题活动,淡季推特色体验,平衡客流与成本;针对“空间与存量盘活”,打通“空间边界”:优化分区规划,将闲置设施改造为 “可移动、可迭代” 的场景模块,提升空间利用效率与存量资产价值。

在此基础上,公园5.0标准以生态、生活、生产“三生”协同为运营抓手,把生态底色与公共服务、文化策展、体育休闲、夜间经济统筹进同一套运营逻辑;以全人群服务为指向,通过画像与需求分级,精准匹配老年、亲子、青年与上班族以及各类兴趣圈层的细分需求,既保留城市银发族的熟悉路径,也为亲子、青年、运动与文化社群提供稳定“据点”;认知上将公园从市政配套提升为生活方式基础设施与城市精神地标。从而实现三重跃迁,从被动享受到主动创造,从个体满足到社群共振,从功能绿地到精神家园。这不仅是一次空间形态的革命,更是城市精神的革新。

正如华纳文化董事长刘峰所言:标准的价值不在命名,而在于把有效做法固化为规则,把实践经验沉淀为可复制的路径。

作为“公园5.0标准”的提出者与制定者,华纳文化在合肥骆岗公园、银川中国花博园等在地实践中持续验证方法论:一端对接生态、文化与公共服务,一端对接内容运营与城市经济,让公园既守护城市的绿色底色,也承载更丰富的公共生活与消费活力。由点到面,经验反哺条目,条目指导项目,形成标准与实践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。

城市公园的发展,已从“绿起来”的规模化建设,迈入“活起来”的系统化运营新阶段。在这一进程中,“公园5.0标准”将系统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,也将为城市治理提供了创新思路与发展逻辑。当老市民能找到记忆锚点,新市民能感受到城市温度,孩子们能体验自然奇妙,年轻人能收获社交共鸣。公园,不再只是日常生活的补充,而正成为多元、高频、有温度的城市核心生活场。

作为“公园5.0标准”的制定与推动者,华纳文化将与各方携手,持续赋能公园系统性进化, 以公园为媒,走出“兴人、兴城、兴产的发展新路径,让幸福在公园里自然发生,使公园成为“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生动注脚。


责任编辑:qbqsn110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大众财经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
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投诉建议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sitemap